▲ 伊朗炸袭以色列
文丨谈古论今
大家好,这里是谈古论今。
28人还是251人?
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样,一时间不知道该信谁?
6月28日,针对伊朗的导弹袭击,以色列一位媒体人士冒险公布的照片显示,仅特拉维夫证券大楼一处,就有251人被埋入废墟。虽然后来救出201人,但仍有50人至今下落不明。
但据以色列官方说,“全国仅28人死亡”。
两边为何差这么多?
从新闻里的报道来看,这座被伊朗导弹炸穿的大楼,从顶部到底部都受到了严重损坏,没法再用了。
而且,听说伊朗是在得到该楼地下有以军的临时指挥所的情报后,才进行的精准打击——
如果这是真的,那这些失踪的50人,身份估计不简单。
大楼外墙上挂上的那条反战横幅,不仅揭露了可能的数字谎言,更像是在对某些人说:你们捂不住了!
做个调查,大家是信官方的28人,还是横幅上的251人呢?
说回这次打击,主流媒体都在说“大部分导弹被拦截”。
但我想问:如果伊朗真的是在乱打一气,大部分还拦截了,为什么还能命中有着地下指挥所的大楼?
这可不是巧合。
要知道,伊朗这次使用的可是“泥石”(Sejjil)两级超重型弹道导弹,是专门用来对付地下掩体的。而从大楼的损毁程度看,导弹也确实从顶部贯穿到了底部,并精准摧毁了地下设施。
有意思的是,伊朗是怎么知道这栋看似普通的证券大楼下面有指挥所的?这种高度机密,是谁泄露的?
还有个细节:为什么死难者家属要在大楼外挂横幅?
因为他们都发现了,自己的亲人并不是死在了战场,而是死在了一栋对外宣称是民用的建筑里。
多年来,以色列把众多军事设施都藏在了民用建筑下,如今遭到精准打击,真是时也命也!
抛开数字不谈,我想说说更深层的问题。
试想一下,今时今日,如果大家的房屋附近落下了导弹,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
对,是拿出手机拍下来。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—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“战地记者”。
过去的战争,信息都是被政府垄断的,但今天可不一样了。
比如之前海法和特拉维夫遭到袭击的时候,就有不少老百姓用手机拍摄下了爆炸的画面,接着就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。导致后面不管是谁声称“轻伤小损”,都没人信了。
所以,现今信息战的防线已经开始崩塌了。
权力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垄断叙事、掌握话语权,对某些人来说,这可能是天大的噩梦。
这次打击,对以色列还有三点深远影响,同样值得研讨。
第一、防御神话被打破。
按美国媒体给出的最新评价,以色列的防空系统要只要一直遭受攻击,最多就只能再撑10到12天。以往号称“坚不可摧”的地下掩体,在穿透性武器面前,再也没那么牢靠了。
以色列需要考虑的是:
连军事指挥所都不安全,普通老百姓还能躲到哪儿?
第二、战略窘境开始暴露。
众所周知,以色列的国土十分狭小,一栋楼的损失,既做不到对大众进行隐瞒,代价也是难以承受的。
过去的“以攻为守”的策略,是建立在敌人打不到本土的基础上的。一旦本土的信息被敌方掌握并打击,一切都会变得不同。
换句话说,以色列的战略窘境,可能开始暴露了。
第三、游戏规则改变。
信息时代,太多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。事实就像清泉一样,总会找到缝隙并流出来。
今天是50人失踪,明天呢?
伊朗一共发射了591枚导弹,其中有31枚击中目标,有哪些地方还藏着多少秘密?
谁也不知道。
但我想说,“捂”,已经成为一个过时的动词了。
所以,我也胡常常在想:这到底是一个好的时代,还是坏的时代?
对权力阶层来讲,眼下算是挺困难的。
不管是对敌人还是自己人,手握的信息差优势正在消失。无论“谎言”是多么的“善意”,最终都可能会被揭穿。
但对普通人来说,好处非常明显。
真相不再稀缺了,每个人都能更接近真相,也更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以伊这次的冲突,可能拉开了个序幕。
当大众开始觉醒,这个世界的诸多规则就会不断重写。
下一个被曝光的真相会是什么?
我不知道,但我相信,它一定会来。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内容信息来源均为网络,如与事实不符或侵犯版权,请及时联系作者澄清或删除。不信谣、不传谣,共同营造绿色网络世界!
敢为苍生谏真言,岂因祸福避趋之!
@关注、点赞和转发,就是最大的支持@
下一篇 没有了